伊拉克部长理事会近日正式批准该国 100 亿美元天然气增长综合项目(GGIP)下的两项关键合同,标志着伊拉克能源战略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。这两项合同分别聚焦 Ratawi 气田开发与共同海水供应项目(CSSP),由法国 TotalEnergies、巴士拉石油公司、卡塔尔能源公司联合主导,中国石油旗下两家子公司 —— 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(CPP)和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(CPECC)—— 分别中标核心标段,凸显中伊能源合作的深度与广度。
一、
由 CPECC 承建的 Ratawi 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总投资约 17 亿美元,将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 3 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加工厂。项目分两阶段推进,远期产能将翻倍至 6 亿立方英尺 / 天,主要处理来自鲁迈拉、祖拜尔等油田的伴生气,通过脱硫、脱汞、硫磺回收等工艺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 3 万吨,并为伊拉克南部电厂提供稳定燃料供应,助力解决当地电力短缺问题。
该项目由伊拉克南方天然气公司监督,采用中国标准设计,集成数字孪生技术与光伏供电系统,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。CPECC 中东地区公司副总经理王向辉表示,项目将借鉴其在阿联酋巴布油田绿色脱气站的经验,推动伊拉克油气开发向低碳转型。
CSSP 合同分为管道包与水处理设施包,其中管道包由 CPP 以 54 个月工期承建,涵盖 42 个月的工程建设与 12 个月的运维培训。该管道将从波斯湾抽取海水,经处理后注入油田地层,通过 “水驱油” 技术提高采收率,预计使相关油田产量提升 10%-15%。
水处理设施包则聚焦海水淡化与净化,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去除盐分及杂质,确保注入水质符合国际标准。这一技术已在中国海油涠洲油田应用,相比传统注水方式,可降低 40% 设备重量与 60% 成本。
二、
两项合同的落地将直接推动伊拉克天然气产量增长,预计到 2030 年可使该国天然气自给率从目前的 30% 提升至 60%,减少对伊朗进口天然气的依赖。Ratawi 气田投产后,每年可生产约 50 亿千瓦时电力,满足巴士拉省 200 万家庭用电需求。
此外,项目将创造超过 1.2 万个就业岗位,其中 CPECC 在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高峰期雇佣当地员工超千人,并开展 “传帮带” 技能培训,累计培养 6000 余名技术工人。
CSSP 项目通过海水循环利用,每年可减少淡水消耗约 2000 万立方米,缓解伊拉克水资源短缺压力。Ratawi 气田的伴生气回收则可避免每年约 40 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放空燃烧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800 万吨。
伊拉克石油部长哈扬・阿卜杜勒・加尼表示,这两项工程是 “蓝天工程” 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助力伊拉克实现 2030 年碳排放强度降低 20% 的目标。
三、
自 2023 年 6 月起,CPP 与国际巨头如贝克休斯、TechnipFMC 展开激烈竞争。凭借在鲁迈拉油田 38 项工程的成功经验,包括 48 英寸液化天然气管道建设与注水系统运维,CPP 最终以 “技术方案最优、成本控制最佳” 脱颖而出。其采用的全自动焊接机组与智慧工地管理平台,可将施工效率提升 30%,并降低安全事故率 50%。
CPECC 在 2024 年初即被行业分析机构标普全球评为 “最可能中标者”,其优势源于在伊拉克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的成功案例 —— 该项目年处理伴生气 22.5 亿立方米,实现油气联动发电,获伊拉克政府 “绿色标杆工程” 称号。此外,CPECC 在阿联酋的碳捕集项目经验,为 Ratawi 气田的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应用提供了技术背书。
四、
作为中国石油旗下核心工程公司,CPECC 在伊拉克承建了哈法亚、纳西里耶机场等标志性项目,累计合同额超百亿美元。其在油气处理领域的技术能力得到国际认可,例如哈法亚项目采用的生物菌硫磺回收技术,使硫磺纯度达到 99.9%,优于欧盟标准。
CPP 自 2011 年进入伊拉克市场,已完成 38 项关键工程,包括鲁迈拉油田注水管线与西古尔纳一期液化天然气管道。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能力尤为突出,例如在阿布扎比西油东输项目中,成功穿越 45 公里山区岩石段,工期缩短 15%。
五、
TotalEnergies 中东区总裁菲利普・雷诺指出,GGIP 项目将成为国际能源企业参与伊拉克重建的 “示范模板”,其成功经验可复制到其他资源国,推动全球能源供应链的韧性建设。